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爱德华时代和美好年代(Belle-Époque)的奢华风格大加嫌弃。这场大战撕裂整个欧洲,令数个文化核心重地受到重创与破坏。 社会紧缩措施压抑富裕阶层的奢靡生活方式,女性也不再留守家中,纷纷走进工厂填补往前线上阵的男性空缺。装饰艺术风格就是在这急遽变化的大环境中冒起;它强调结构与几何,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结束纷乱、重组秩序的渴求,洗练与开创性的形态亦呼应了当时机器时代的主张。利落线条、着重对比及色彩在当时蔚然成风。
装饰艺术风格珠宝透过其令人惊艳的方式,体现出这种大众化的崭新风潮与美学理念,当中许多典范之作都曾亮相佳士得。由大概1915年至1935年(以至在设计风格上仍然深受其影响的1940年代),来自珠宝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和飞行员的崭新创意,为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带来永无止尽的革新与启发。
时尚解放的象征意义
最能充分展现装饰艺术风格精神的,大概是女性时装。普瓦·波烈(Paul Poiret)与可可·香奈儿(Gabrielle 'Coco' Chanel)创作的时装解放了女性在肢体动作上的束缚,服装轮廓亦更为中性;当时女性也开始摒弃打理麻烦的长发辫,转而将头发剪短。这种自由无拘束、精简利落的意念亦体现于珠宝设计之上;大颗宝石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精心切割的小巧钻石。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态未必简约,但趋向更着重线条,图案也更有几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