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如果您精通本領域,又能清楚地將來源語言翻譯為中文,歡迎您協助校訂翻譯。原文参见维基数据。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2月14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带宽 (计算机)"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介紹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概念中的带宽。关于信号和无线通信中的带宽,请见「带宽」。
带宽(英語:bandwidth)在计算机领域中是指可用或耗用的信息量比特率,通常以测得的每秒数量表示。带宽包括网络带宽[1]、数据带宽[2]、数字带宽等。[3][4]
该“带宽”的定义与信号处理、無線通訊、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数字通信和电子学中的带宽相反,在那些领域中带宽表示以赫兹测量的信号带宽,意味着满足信号功率中良好信号定义水平的可用最低与最高频率之范围。
而可达成的实际比特率不仅取决于信号带宽,也取决于信道上的噪声。
目录
1 网络带宽容量
2 网络带宽消耗
3 渐进带宽
4 多媒体带宽
5 网络托管带宽
6 互联网连接带宽
7 参见
8 参考资料
网络带宽容量
编辑
术语“带宽”有时指网络比特率(也称峰值比特率、信息速率或物理层可用比特率)、信道容量或数字通信系统中逻辑或物理通信路径的最大吞吐量。例如,带宽测试(英语:Bandwidth test)即为测试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吞吐量。链路可承载的最大速率受到通信系统的香农定理信道容量的限制,其取决于以赫兹为单位的带宽和信道上的噪声。
网络带宽消耗
编辑
以位元/秒为单位表示的带宽也可能指实现吞吐或有效吞吐(英语:Goodput)的耗用带宽,即通过通信路径成功传输的数据平均速率。[5]该含义适用于概念与技术,例如带宽整形(英语:bandwidth shaping)、带宽管理(英语:bandwidth management)、带宽节流(英语:bandwidth throttling)、带宽上限、带宽分配(英语:bandwidth allocation)(例如带宽分配协议(英语:bandwidth allocation protocol)和动态带宽分配(英语: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等等。比特流的带宽与平均消耗的信号带宽(以赫兹为单位。表示比特流的模拟信号的平均频谱带宽)经研究为成比例。
信道带宽可能与有效的数据吞吐量(或有效吞吐(英语:Goodput))混淆。例如,一个x bps的信道可能不以x速率发送数据,它可能因为协议、加密或其他因素而显著增加开销。举例来说,许多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的互联网流量的每次传输都需要三次握手。尽管在许多现代实现中协议已经更高效,但那与最简单、基本的协议相比仍增加了不少开销。另外,数据封包可能丢失,这进一步降低了有效的数据吞吐量。一般来说,任何有效率的数字通信都以帧协议为形式,开销和有效吞吐取决于它的实现。有效的吞吐量必定小于或等于信道实际容量+实现开销。
渐进带宽
编辑
渐进带宽(asymptotic bandwidth),正式用法为渐进吞吐量(asymptotic throughput),是测量一个网络对一个贪婪源(英语:Greedy source)的最大吞吐量,例如当消息大小(每秒从信息源发来的数据包数量)接近无穷大时。[6]
渐进带宽通常以经由网络发送大量的极大消息来估算。与其他端到端吞吐量不同,渐进带宽以每秒传输位元测量。
多媒体带宽
编辑
数字带宽也可能指多媒体数据压缩(信源编码)后的多媒体比特率或平均码率,它的定义为数据总量除以时长。
网络托管带宽
编辑
在网站托管服务中,带宽有时被用来描述在特定时间段从或向网站/服务器传输的数据量。例如,单月内的累积消耗“带宽”,实际为传输的数据总量。[來源請求]每月或特定周期内的最大传输数据量实际是指最大传输总额。
ISP的最终用户也可能有类似情况,特别是在网络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例如正在开发中的互联网连接,或者无线网络区域;例如蜂窝流量或教育网)。
互联网连接带宽
编辑
下表显示了常见互联网接入技术的最大带宽(物理层网络比特率)。
56 kbit/s
调制解调器 / 拨号连接
1.5 Mbit/s
ADSL Lite(英语:ADSL Lite)
1.544 Mbit/s
T1/DS1(英语:Digital Signal 1)
2.048 Mbit/s
E1 / E-carrier(英语:E-carrier)
4 Mbit/s
ADSL1
10 Mbit/s
以太网
11 Mbit/s
无线802.11b
24 Mbit/s
ADSL2+
44.736 Mbit/s
T3/DS3(英语:Digital Signal 3)
54 Mbit/s
无线802.11g
100 Mbit/s
Fast Ethernet(英语:Fast Ethernet)
155 Mbit/s
OC3(英语:OC3)
600 Mbit/s
无线802.11n
622 Mbit/s
OC12(英语:OC12)
1 Gbit/s
千兆以太网
1.3 Gbit/s
无线802.11ac
2.5 Gbit/s
OC48(英语:OC48)
5 Gbit/s
USB 3.0
9.6 Gbit/s
OC192(英语:OC192)
10 Gbit/s
10吉比特乙太網路、USB 3.1
40 Gbit/s
Thunderbolt 3
100 Gbit/s
100吉比特以太网
更多细节另见:
電腦裝置頻寬列表
比特率
参见
编辑
92 Code(英语:92 Code)
带宽扩展(英语:Bandwidth extension)
带宽测试(英语:Bandwidth test)
比特率
延迟和吞吐量比较(英语:Comparison of latency and throughput)
電腦裝置頻寬列表
传播媒体
公平使用原則
带宽盗用(英语:Bandwidth theft)
窄带(英语:Narrowband)
寬頻
信号处理
吞吐量
吞吐量
有效吞吐(英语:Goodput)
测量网络吞吐量(英语:Measuring network throughput)
参考资料
编辑
^ Douglas Comer(英语:Douglas Comer),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 , page 99 ff, Prentice Hall 2008.
^ Fred Halsall, Introduction to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networks, page 108, Addison-Wesley, 1985.
^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 CCNA 1 and 2 companion guide, Volym 1–2, Cisco Academy 2003
^ Behrouz A. Forouzan,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McGraw-Hill, 2007
^ Latency: Less is More. Jaime Baldwin. [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Chou, C. Y.; et al. Modeling Message Passing Overhead. Chung, Yeh-Ching; Moreira, José E. (编). Advances in Grid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PC 2006. 2006: 299–307. ISBN 354033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