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33课:“躍(跃)”和“跧”

体育365 📅 2025-10-09 05:54:40 ✍️ admin 👁️ 1799 ❤️ 577
《说文解字》第333课:“躍(跃)”和“跧”

(商鞅变法)

本义之外,躍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物价上涨。这个意义也跟“踊”相通。《汉书·食货志下》:“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万石万钱,马至匹百金。”颜师古注:“言以其盈余之财蓄积群货,使物稽滞在己,故市价腾贵。”就是所谓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物价上涨。

(2)向上。《广雅·释诂一》:“躍,上也。”在这个意义上,略同于“踊”。实际上容易理解,跃起,必然有向上之义。

(3)进。《广雅·释诂二》:“躍,进也。”这是引申义。

以上两个意义,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二)tì。这个读音出自《字汇》。组成叠词“躍躍”指迅疾跳跃貌。《尔雅·释训》:“躍躍,迅也。”郭璞注:“盛疾之貌也。”比如《诗·小雅·巧言》:“跃跃毚(读chán,狡猾)兔,遇犬获之。”迅疾跳跃的狡猾兔子,碰上猎狗把命送。汉字的复杂就在于此,明明意义近乎相同,读音却不一样。

(猎狗捕兔)

躍的小篆写法如图:

(躍的小篆写法)

2、跧。读音有两个:

(一)qu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跧,蹴也。一曰卑也;絭也。”形声字。本义有两说:

本义之一:踹;踢。即《说文》所说:“跧,蹴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蹴,蹑也。”桂馥《说文义证》:“《一切经音义》十一引作‘蹋也。’蹋鞠即蹴鞠。”

(蹴鞠图)

本义之二:蜷伏。就是《说文》所说:“卑也,絭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絭,当为拳曲之拳。《鲁灵光殿试》‘狡兔伏跧于柎侧’注当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王筠《说文句读》:“跧伏之义”《广韵·仙韵》:“跧,屈也。”就是蜷伏,蜷曲。我们平常说的蜷腿的“蜷”,正字应当是“跧”。清代陈文述有一首《哀冻死者》:“毙者十余辈,僵卧如鼠跧。”形容冻死的人蜷曲肢体。

本义之外,跧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伏地行走。《广雅·释诂三》:“匍、跧,伏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匍与伏通,《说文》:‘匍,手行也’;‘匍,伏地也’。《释名》云:匍匐,小儿时也……匍,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广雅·释言》:“跧,匍匐也。”

(匍匐前进)

这段话很绕,但意思并不复杂。“跧”与“匍”通,就是伏地行走,即匍匐,所谓的匍匐,像幼儿时的样子,人长大之后,如果有什么时事情需要尽力而为时,也会匍匐而行。这里引用的《诗》指《诗·邶风·谷风》里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意思是,如果邻里出了急难之事,就是爬着也要去救。

(2)曲膝盘足。唐代王仁呴《刊谬补缺切韵·仙韵》:“跧,屈足。”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北方居民,室中有火炕,入门。脱屦而登,跧坐于炕。”就是盘腿上炕。这其实就是“跧腿”。

(东北人上炕曲膝盘腿)

(3)弯腰。这是方言。清代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卷首》:“跧,折腰也。”

(二)zūn。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蹙。《广韵·谆韵》:“跧,蹙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跧的小篆写法如图:

(跧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33,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邮政银行邮薪贷介绍
体育365

邮政银行邮薪贷介绍

📅 07-07 👁️ 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