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资本市场乃至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两起重大事件:4月3日晚腾讯系美团以37亿美金全面收购烧钱中的魔拜(Mobike); 不到48小时的此前,阿里联手蚂蚁金服以95亿美金全面收购俄了么。
单月亏损6.8亿人民币(约1亿美金)的魔拜是如何获得37亿美金估值的?2017年3月5日,国际章曾经发表了一篇《从Snapchat 火爆IPO看互联网企业估值逻辑》的文章,文中将2017年互联网行业最火爆的IPO Snapchat,与盈利的Facebook, Momo和腾讯等做了多维度估值对比,从中得出了以下互联网企业的三个估值逻辑:
估值逻辑一
企业价值=业绩价值+潜力价值,互联网企业价值更加倾斜于潜力价值
互联网企业往往一开始甚至很长时间都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以抢占用户,激活用户变现或提升用户使用粘性为目标。因此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活跃用户规模及增速,和变现/粘性增速,不断向资本市场伸手再融资,即“烧钱买ARPU值”的模式发展,直到成为行业独角兽,再开始盈利。(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特定时间内的用户平均付费收入)然而,无法实现用户变现(包括广告变现)的互联网企业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上已经无法再融资了。一家企业的价值,如果上了市,就以市值来衡量,为业绩价值+潜力价值。互联网企业的业绩价值往往体现为市销率,即最后一轮融资价值/最近12个月的销售额。
下表是魔拜披露的2017年12月损益表。按照以上估值逻辑,37亿美金的作价代表魔拜市销率为3.08倍。咋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相比之下,同样没有盈利的滴滴,按照最近一轮融资560亿美金的估值,其市销率(Price to GMV)为2.24倍,美团如果按照最近一轮融资300亿美金估值,则市销率是5.69倍。魔拜位居中间。
为了理解互联网企业的估值逻辑,国际章认为有必要将资本市场称之为小BAT的今日头条,滴滴出行和美团,加之魔拜做了以下估值与用户及变现对比。
来源:百度搜索及千亿CLUB
估值逻辑二
活跃用户规模对比粘性和增速,后者为王
从以上表中不难看出,去年底成功完成E轮融资,估值200亿美金的今日头条,其市销率为8.4,排第一,似乎最贵;然而其日活用户增速为118%,是排在第二的美团的8倍,虽然美团活跃用户规模是今日头条的近3倍。
再对比一下美团和魔拜,后者日活用户增速是前者的2.2倍。正如美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兴在给全体美团人2018年新年致辞中提到的:“不忘使命,“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这就是美团人的使命。2016年底,我们提出“Eat better,Live better”的公司使命,最近我们在中文表述上更精确的修订为:“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要实现这样的使命并不容易,“吃得更好”,不仅要物美,还要价廉,不仅要安全,还要健康,不仅是提供信息,还有交易。我们努力实现全国最多的覆盖,我们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住宿、出行、电影、休闲娱乐、丽人、结婚、亲子、教育培训等所有生活服务消费需求。消费侧需求的升级,需要供给侧的升级,我们的这一使命,也契合了当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是时代赋予了我们这一机遇和使命。”
国际章:美团本次出手并购魔拜是其覆盖“出行”生活服务的必然之举。
估值逻辑三
用户变现能力及增速是支撑潜力价值的核心
估值对比ARPU,即年度用户平均付费收入,美团为16.04,而即使按照37亿美金的估值,魔拜也只有12.27,低于美团;加之魔拜2017年用户使用频次增速为172%,远远大于美团用户使用频次增速的22%,因此美团本次收购魔拜,不仅巩固了业务的布局,对提升其用户使用频次,乃至ARPU都是进项。
结束语
国际章:理解了以上互联网企业的估值逻辑,站在美团的角度,以37亿美金全面收购魔拜,无论是市销率还是P/ARPU,都比美团自身最近一轮融资的估值来得低,何乐而不为之呢。